400电话
024-58179666
前一期沈阳墓园小编分享了有关于老北京的传统丧葬习俗的一些内容,大家还是比较感兴趣,今天沈阳墓园小编和大家展开说一下,对于老北京的丧葬习俗大家就算是没有听说过,也会联想到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操作完成的一种丧葬习俗。和小编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大的殡葬行列顺序大体是什么这样的。
(一)挽联:一个人举着上联,一个人举着下联,并排而行;如果人少而挽联多,就由一人举挽联。挽联的数目不受限制。从一对到数十对甚至数百对以上,一般都是将名人送的挽联放在最前面。
(二)匾额:是从纸火铺裱糊出来的纸匾。
(三)花圈:在官罩(罩在棺材外,挂有绣片的木框)的四角上一般都挂着名人和近亲送的花圈,其他人送的花圈和花篮由雇来的人举着。
(四)纸活:为一对“引路王”、一个“打道鬼”、喷钱兽、金童(金童执幡,提炉)、灵人、厨子、老妈儿、使唤丫头、使唤小子各一个、若干抬尺头桌子(桌子上摆着绸缎衣料、金山银山、文房四宝和古玩陈设)、若干对四季花盆,其他纸火如筵席、戏出 (通常糊些如《三娘教子》以表达父母养育之恩的戏剧)等。
(五)松活:有松狮子、松亭盖、松骆驼、松狗、松扎和合二仙、松扎鹤鹿同春、松扎八仙人和松扎二十四孝等等。
(六)执事:北京丧礼的执事分为干三件、三半堂、五半堂、一堂、三堂和五堂等六种。
一般亡者家中用三半堂的执事,其中第一半堂里面的执事有:十二名大雪柳(穿孝)、一柄座伞(拉幌)、一座八抬影亭(穿孝)、一乘八抬魂轿、金立瓜、金钺斧、金天镫和金拳各一对、一对绿扇和十二幡伞件。
沈阳墓园小编知道第二半堂里面的执事有:三尖刀、象鼻刀、青龙刀、斩马刀、金缕枪、金轮枪、金盖枪、金伞枪各一对和十二件幡伞。
第三半堂里面的执事有:飞虎旗、飞龙旗、飞凤旗、清道旗各一对;肃静牌和迴避牌各一对;两对催压锣;十二件幡伞。
五半堂里面的执事比起三半堂里的执事增加了2/3。一堂是半堂的二倍,三堂是三半堂的二倍,五堂是五半堂的二倍。
(七)响器。官鼓大乐、丧鼓锣鼓、清音锣鼓、文场和西乐队。
(八)僧道。穿黄袍的喇嘛,穿灰袍、披袈裟的尼姑,穿蓝袍、披法衣的道士,穿青袍、搭缦衣的男女居士,穿青袍、披袈裟的和尚。这些通常都不敲打法器。
(九)送殡的亲戚和朋友。
(十)孝属(死者的家人子女)。
(十一)大杠抬着扣有红缎绣花官罩的灵棺。
(十二)“后拥”:就是把一些执事用的黄绦子连成一排,由人举着。
(十三)送殡的车辆。前清时多用轿子和轿车,排列顺序是:先为孝属车,再为帐房车,最后才是来宾车。
通常,送殡行列到了城门口后为了让出殡的队伍加快前进的速度,以便及早到达坟地,杠夫都要由64人减至32人,甚至减到24人。此时的执事都要撤销,响器只留官鼓大乐和和尚各一班。松活和纸活只烧一部分,而一般的送殡中的亲戚和朋友也在此处鞠躬离开。
至于贫户,出殡行列就非常简单了。老北京人用“八个人,一杆尺,五个和尚一堆纸”来形容极贫困户的发丧者。这些特别贫困的人家发丧时,仅用八名杠夫和一个杠头将薄皮子材一抬就算完事。比这稍微好点的不过有几个吹鼓手(北京人称为“得儿拉呜”)而已。亡者的孝属在中间,送殡的亲友则随后,再后边由8个或16个杠夫抬着灵棺。棺材上面盖着一面绣有花的“过棺罩片”,沈阳墓园小编知道在灵棺前面和后面扎上一二个由近亲们送来的花圈,出殡队伍的最后面有一二辆拉着送殡女眷的四轮马车或人力车(“洋车”、“三轮车”)。
自古以来贫富差距就是有的,但是沈阳墓园小编认为所有失去亲人的家属都是想要尽自己的最大能力送亲人最后一程,每位逝者也都会理解,当然我们在世的亲人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逝者已矣,生者节哀,我们还要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