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电话
15541316663
沈阳墓园为您讲我国古代历史上居丧守制制度的几度荒废。之前我们为各位家属朋友们介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居丧守制制度经历了一次较为大的荒废期,因为这个时期战争频繁,人们多无暇顾及居丧守制。同样的道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社会背景又一次的进入了天下分崩离析的状态,战争频繁,礼乐崩坏,诸侯割据各自为政,骄奢淫逸,居丧守制又一次的荒废,尤其晋朝崇尚放浪形骸的生活作风,更加不愿接受居丧守制的束缚与种种规定的限制。
沈阳墓园编者为您查到,魏晋、南北朝的四、五百年间,天下分崩,兵革频起,佛教大盛,西汉末东汉初曾颇为盛行的3年之丧大体荒废,只有个别笃奉儒家礼教者自行之。《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第二》: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死,其弟孙权年15,大哭不止,长史张昭说:“此宁哭时邪?”并说周公薨,其子伯禽未守3年之丧,因当时徐戎作乱,“‘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遍行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欲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丧)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如前述,西汉末东汉初以来,士宦阶层服三年丧非常普遍,否则不足以感召四方,但此时“未可以为仁”了。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孙权母薨,孙权亦未守3年丧,而忙于四方征伐。这一时期“三年之丧”的荒废是由于长期的战乱、分裂,以及佛教的影响的结果(佛教讲轮回,重个人精神的解脱,因而否认君臣、父子的义务关系)。尽管一些人想恢复它,但均未成功。
以上就是沈阳墓园编者为您查找到的我们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这一段时期居丧守制的式微,社会上几乎没有人去自动自觉地执行居丧守制了。这些战乱时代对于礼乐的荒废也为后世统治者在重塑民风民俗时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与困难。